新異教 Paganism

今天的凱爾特冬至,已不再只是凱爾特冬至

今年冬至,我要在新家「東邊的樹林裡」過!

冬至是我最喜歡的時節。最長的一夜、最冷的時候,讓任何形式的溫暖都顯得非常浪漫。在冬天出生的我,認為整個十二月都該是假日。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在凱爾特八個太陽慶典中屬於四小節,他們都是在一年之中達到某個極端,世界似乎停止了那麼一下下的時候。在冬至這天,我反而會因為白天要漸長而感到沮喪,好像冬天就這麼要過了。以這個角度而言,我期待的其實是秋分的夏日將盡之後,從薩溫節的黑暗降臨到冬至的這段時間。

幸好,在冬至之後,夜晚還是蠻長的,因為還有冬至到聖燭節的這段日子要過呢。只有在聖燭之後,會覺得白天噗地突然增長好快,就像秋分之後,白天變短的速度還沒有這麼快,但一過了薩溫節,天黑時間就噗地瞬間提早。

在薩溫節到聖燭節的這段期間,是最能享受冬天與黑夜的巔峰期間。

冬至這一天,則像一個圖釘一樣,釘出時間軸上的一個高峰點。

薩溫節與聖燭節這樣的cross-quarter days的四大節,標注的是季節、生活、農務的轉變。二分二至的四小節,則標注了天文現象。

四大節其實前幾天後幾天都算,四小節,則在日光消失或是明暗平衡的那一點,最有意義。因此,在夏至有巨石陣的慶典,在冬至有紐格萊奇石墓子宮般的體驗儀式。

你也可以抽獎,在凱爾特石墓裡過冬至

我也很想在紐格萊奇過冬至,但是抽獎沒抽中。

每年冬至,都會有一小群人進入漆黑的紐格萊奇石墓,等待冬至初升的曙光。當太陽達到瞄準的位置,曙光便會透過入口上方的小窗,透進石墓內,在黑暗中燃亮十九公尺長的通道,然後照在內側石壁的螺旋壁畫上。隨著太陽上升,金色的陽光範圍也擴大,然後整個石墓內被照亮。

圖片來源: Alan Betson / The Irish Times

如果你有興趣,寫個email寄給管理局(BrunaBoinne@opw.ie)就可以報名參加抽獎了。等於是做好心理準備,要是抽中了(名單在九月初秋的時候出來),就要馬上請十二月底的假飛去愛爾蘭,去體驗凱爾特先人對冬至太陽的重視。官網表示,2019年有三萬人報名,但不抽白不抽呀。

紐格萊奇石墓雖然比巨石陣還要老(比金字塔還要老),但是不那麼有名,到六零年代考古學家才發現它不只是個奇怪形狀的巨大石墓,還是針對冬至的日出方位而建。我第一次去愛爾蘭的時候也去了這個重量級觀光景點,在稱愛爾蘭帝王座的塔拉之丘(Hill of Tara)不遠處,然後才知紐格萊奇的特別之處。

冬至在德魯伊傳統中的威爾斯名叫做Alban Arthan,有冬日之光的含義。這樣的冬至,真的是一個強烈的轉折點,因為太陽的重生,能給人們打個強心針繼續熬過最黑暗的時期,所以真的是值得慶祝的時候,也是季節有了變化的時候。

但在不同地方、對不同傳統而言,有時候冬至被稱作是冬天的開始,有時候冬至只不過表示冬天過了一半。對我而言,在年底其實很難真的沈澱。一邊忙玩樂過節,一邊繼續努力工作,一邊思考送禮難題。比起過去因為日照短,沈澱時間自然變多,現在若不刻意經營,其實最容易忘記要沈澱。

冬天築巢

向內走,是朝向自我,也是朝向家人與家。今年冬天前半部,我們在找房中度過,然後十一月底,我從焦慮轉為對新家的興奮,我的「家」也即將有新的含義。去年我在十二月時節搬家,離開多年分租的室友們,撒錢自己住一戶。今年,也是在同樣的時間遷新居。雖然不甘願將寶貴的冬天用在忙碌上,但是為新開始做準備,也是令人興奮。

聖誕花圈半成品。

從薩溫節開始,在許多地區城市以及公寓社區找房,一直到有一次,發現了一個大城鎮的邊角區域,那裏有著林蔭大道,空氣濕潤,除了幾個小社區之外,後面都是寧靜的房子街道,非常喜歡。原來,那鄰里號稱當地的後花園。

在這之後,我們找到了不遠處另一個社區,不但缺點都可以接受,而且社區裡還有好多樹,有幾叢像是白樺,更有幾株巨大的紅木及松樹鎮守著。在公式化的社區,竟然能有這種環境,非常不可思議。夜晚降臨,看著紅木身影,好像身處國家公園一樣。

在去了那後花園、但還沒參觀大樹社區之前,我擺了個凱爾特聖樹牌陣,想問問未來一年的新家生活會是怎麼樣。解讀之後,我大膽斷言:新家會是東方的樹林,A grove in the east 。因為,我們往東南西都有在看房,然後開始傾向東邊的開闊地勢,但是擔心交通問題以及跟親友的距離。結果,因為那「後花園」,我們本來對郊區就有的想像開始愈發茁壯。在牌陣中,代表grove的歐恩樹文koad也出現在「現狀」的東邊方位,象徵我剛看到的蔥鬱居住環境,已經重重地打進我腦海了。我的妄言,與其說是預言,更像是對自己任性地宣告,我想要試試看那樣的生活環境!

因此,在本地住了十年以來,我第一次要住進一個正常的家。終於,(我對過去住處的抱怨清單很長)新家沒有過度改造分租給過多租戶,
沒有關不緊的窗戶、
沒有壓迫人的低矮天花板、
沒有破舊脆弱的水管地板、
沒有囤積銅板又要走兩條街才能投幣洗衣的麻煩、
沒有隨時掃街要忍受罰單、找車位、跟車窗被砸的困擾、
沒有街友、精神病患跟屁孩在我家門前睡覺、拉屎、嘔吐、
而且,房子比較大,有規規矩矩的格局,是房間就是房間,不是假一房;有洗衣機、陽台、還有乾淨且真正可以用的火爐;而且,還比較便宜。這就是天龍半島跟東部房子的差別啊!

朝思暮想的冬至傳統:Yule log 冬至木

火爐這種東西太花俏,我想都沒想過要列入夢想清單的。既然有火爐,就覺得yule log勢在必行。

雖然都是古老的節日,但對於天文現象的分至慶祝更不分地區文化信仰。除了過凱爾特冬至,我覺得過過北歐冬至也很有意思。今年,刺客信條在十一月推出了維京人時代的《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阿丹很認真的入手了,我投入到以為是某個真的電視劇,我也擺出了朋友去冰島帶回的維京長船裝飾盤,準備橫躺在新家火爐前,好好過個寒冬。而Yule log 是我每年都會做夢一下的北歐傳統。通常,在我的白日夢中,長得像這樣:

豪華的聖誕木蛋糕。Yule log cake 又稱 Bûche De Noël,到了愛爾蘭文化中叫作Bloc na Nollag。小時候在台灣,樹幹蛋糕好像沒那麼大不了,但在美國反而通常蠻貴的,我每年都想要吃,每年都買不下手。想要做,又回到之前說過過節的從簡心態,從未大費周章。

若沒蛋糕,但既然新有火爐,循歐洲傳統去找冬至木放火爐如何?

Yule log 的傳統,是家家戶戶在冬天會出門找個樹幹回來在冬至放在火爐裡燒,有祈福的意味。這塊木頭必須自己找來並帶回家,不要用買的。帶回家後,人們會在上面纏繞常春藤,每個人寫下願望放進去,然後把它放進火爐,但不會讓它燒完,而是取冬至的灰燼。因為,這天受到光明的祝福了,人們會在春耕時把灰燼混入土裡。木頭也留到下一年繼續燒,讓年年接續延續下去。

所以,另一方面,就算沒有要真的要在火爐燒木材,也可以DIY做yule log裝飾。象徵保護與平安的橡樹、各種常青樹、甚至求子的樺樹都是過去人們常用的yule log,就看你想要的祈福或象徵意義。

心知肚明要找來一截原木恐怕不容易。去花藝店問了,店員說,我以前賣漂流木的,現在不幹了,噯,再也不幹了!似乎有許多糾結啊。店裡不賣,五金行也只是賣柴火,是否現在除了去公地「偷」,很難找到「合法」的木樁?總之,我沒時間去思考哪裡能取得樹幹跟新鮮枝段(店家們配合疫情措施,營業時間也手忙腳亂),倒是做了聖誕圈,用了葡萄藤圈和和松樹葉等兩基底做了風格大不同的兩個花圈。

至於吃喝,不得不讚嘆在維多莉亞時代,有多少冬季傳統因來自德國的阿爾伯特親王而被發揚光大。我今年的新嘗試,是plum pudding,在愛爾蘭也已為傳統。Plum pudding聽起來像是李子布丁,但其實早期plum是指稱果乾、pudding則泛指蒸熟的食物,有時也泛指甜點,所以流傳下來稱作plum pudding的點心,其實是果乾蛋糕,裡面有果乾、糖蜜、甜酒,飾以冬青。最後,在上桌的時候,淋上白蘭地醬汁,點上一把火,一派歡喜,在狄更斯的《聖誕頌歌》裡也有描述。

圖片來源:Ed g2s

冬至的意象,太豐富

今年冬至,木星土星將在水瓶座相合,在冬至的十天前,美國FDA批准了新冠疫苗,人們不斷用“light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unnel”來形容對疫苗及疫情控制的期待。我不研究星象,但能感受從自我到集體社會,各個層次的明暗轉換以及蛻變能量不斷地擴大,像漣漪一樣一個接一個放送出去。

凱爾特人對冬至的慶祝,最核心就是光明的到來。如果看同樣時代但不同地域,這對所有人類來講都是共通的。如果比較古今,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對黑暗與光明的敏銳度吧。因此可以延續薩溫節的精神,在冬天減少室內光、多點蠟燭(學丹麥人點無香氛蠟燭,更健康則是點揮發物質最少的蜂蠟蠟燭),習慣黑暗,培養對黑暗的敬畏之心。

但也因此,如果說節日的傳統是靠著每個世紀、每個千禧的生活文化累積而來,那我覺得冬至真是最活生生、最意象豐富的節日了。少了黑暗,又如何深刻體驗光明之喜悅?忘了太陽曾離去,又怎麼深刻體驗太陽的歸來以及冬至在太陽慶典中的意義呢?

過聖誕也好,過異教徒的冬至也好,在各個傳統之中已經難分難捨。有趣的似乎不是信仰的差異,而是現代人如何感受自己跟自然環境以及太陽的關係。今年我大膽在聖誕期間請了連假,雖然不期待某些即將面對的黑暗,但仍期待好好蓄電,過個跟以往都不一樣的冬至。

1 comment on “今天的凱爾特冬至,已不再只是凱爾特冬至

  1. Pingback: 五個2020冬至凱爾特及大地信仰線上慶祝活動 – The Other Worlds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