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既開心也惆悵,最為灑脫詩意。我們想把它定義成九月的星巴克口味,定義成九月二十二的秋分或是Mabon,定義成南瓜開賣的時節,定義成第一絲涼風的象徵。但季節們隨著各地不同,也隨著氣候演變而越來越延遲,本來就難捉摸的秋,要塞到曆法上的框架中好像很難,無論怎麼說服自己秋天來了,都有點不對勁。
秋分前一兩週經歷了一些兩極,藉此漸漸的終於感受到秋天。原來除了那股金黃色好心情,還需要跳脫馬不停蹄的片刻靜止。
明明還是夏天,怎麼有點不一樣?
過去一星期,氣溫從每天都三十幾度,突然降到二十度。心情,從所謂的疫情萎靡(languishing)跟夜夜磨牙緊張,變得突然即使疲累,也有種明確的幸福感。戶外乾熱枯黃,野火威脅未了,卻硬是做了個橘紅色水潤豐收的秋分花圈。
怎麼回事呢?那天下班了,留意到些許快樂情緒,卻仍然不懂,因為工作好累。散步去買飯,一邊店外等。等的時候,看到地上有幾片形狀很有意思的落葉,像是楓葉的簡化版,大多只分四瓣,大部分是黃褐色,沒有精彩的橘紅色。葉片鋸齒很少,寬寬肥肥的,表面滑滑的,好像在說,我是小胖,我很可愛,你可以捏我的臉。
我知道秋分花圈已經拖延了一陣子,就蹲下身,開始撿落葉,撿到阿丹買完飯出了店,再走回家吃飯,然後利用葉子做花圈。本來焦躁毫無靈感的心,透過雙手在桌上忙,終於靜下來,度過了平靜的小小手工夜。


兩天後,上山走走,在涼涼的陽光下買咖啡,然後到了附近最高的一個山峰之一。在冷風中穿著羽絨夾克,看到豔陽下的滿山谷灰白雲海,突然一切都不再燥熱。這才領悟,過去兩天常感受到幾秒鐘、幾分鐘的平靜以及幸福感,原來都是因為秋天降臨,是秋來的點滴。那些無法解釋的莫名開心,我覺得只有秋意能夠解釋!

Spirit of the place,居所的情感
要在世界別處跟著過凱爾特的火焰節日,總是要根據自己當地的季節及生態調整。在緯度較低的地方,四季不那麼分明,秋冬也比曆法日期上要來得遲。我現在住的這個內陸城市,因為乾、熱,讓我以為它的秋天大概要十月十一月才來,或者是像舊金山一樣,要過了明確的九月炎熱秋老虎才會有秋天。卻沒想過,搞不好這城市的四季只是比沿海更分明。
我還是這個城市的新居民,在這裡住還不滿一年,還沒見過它的一年週期。在原住民跟凱爾特文化中,「spirit of place」是常見的情感連結。那是大地信仰的來源,也是各種作家藝術家創作者的情感及靈感來源。會愛一個地方、思考一個地方,是因為我們一邊生活,一邊依靠所在的環境,一邊為了配合它調整自己,將我們內心與精神的一部分獻給它。只要生活,就一定會跟一個地方磨合,會有超越物質的、心靈及能量上的羈絆。隨著居住地的不同,隨著遷徙搬家的過程,每個人的年度之輪也會因為配合各地的季節差異,逐漸產生不同的意義。
秋天是回顧的開始,也是失去的開始。我開始感受到對於現在居所的一種惆悵。仔細想想,似乎是惆悵一年將盡,而我們的「第一次」也將完整畫下句點。
中秋節與秋分陸續到來,我們在去年十二月開始以這個城市為家,再不到三個月就期滿一年。用年度之輪的角度來看這一年,我們也確實是在薩溫節啟程(開始找房),到達了秋收。
夏秋因為終於陸續有親友拜訪,所以真的有了「家」的感覺,收成了大家的能量與牽絆,讓這公寓不只是個兩人的防疫隔離所。但隨著一年即將結束,各種季節、節日的第一次也將走進尾聲,我們第一次的火爐聖誕節,第一次經歷雨季,第一次添購家具,第一次經歷炎夏、發現山坡步道以及射箭場,然後第一次的秋天,這些都不會再有了。
明明應該慶祝過了一年的里程碑,卻為了不再有第一次而感傷,小時候可能會被唸多愁善感,現在我覺得這是自然而然的循環。不論是這個城市,或是一起的新生活,我們的白樺新旅程,都即將踏入接骨木的重生:我們會再一起生活,已不再新鮮,但要一起生活再一年,那個「第二年」也會是我們的第一次,那也是新旅程。
我們在研究搬去別州的可能性,明年此時不知是否還會在這裡,又更添每個感受的重量。
明暗平衡,內心靜止
回頭望望春分,那時需要破土的勇氣,現在則是需要放下的勇氣。一年之中,到了夏天通常都還自認有時間感,能掌握生活的樣貌,但是到了秋季,則有種被推向終點,滾呀滾下坡想慢都慢不下來的忙碌。都撐到此時了,要少做一點、少擁有一點、少一點效率,似乎不甘心。

近來其實有在提醒自己,一年的最後幾個月過的最快,一定要記得慢下來。除了空出時間回顧這一年,也要有些時間「停止」回顧,少一些思考,讓忘記的事情、深層的事情浮現。
雖然感受季節是很正面的情緒,由於愛分析的左腦主導很容易主導日常生活,會慣性地分析或是用文字聯想感受的緣由,所以甚至會把正面情緒都矮化、排斥掉。我想,這幾天能信任那些微小的變化,對它們微笑讓它們多坐一會,而不是擺脫逃避、趕去忙下一件事情,大概是有明確幸福感的真正原因。早上在冷空氣中買早餐,中午去散步,晚上走路去買飯。無意之中好幾個偷閒,放慢了心的步調。由於空氣變幻變冷,好像心態也找到不同視野,小確幸被放大了。
不知道對大家而言,秋分之後黑夜漸長,今年的感受是什麼?是持續的好好收割一路到年底,或是也需要為過冬作準備。我可能會藉由少做一點事、犧牲一點工作上的成就,挑戰把生活意義從朝九晚五轉換成對我身心、家庭以及社會較有意義的形式。多虧身邊親友以及世界上的創作者,今年我體驗到正職與人生看似互相衝突的合一之處。
在春分那時問道快樂的期限有多長,其實就是意會到,想追求快樂的心態是希望不開心的時刻越少越好,那也是一種戰戰兢兢、汲汲營營。但要如何轉換心境?是持續的練習。後來,有一天的一瞬間突然感受到,現在的生活就是最理想的生活,現在就是我最羨慕自己的時刻,沒有其他。這種全心全意的相信的「信服」感,只有短短的一瞬間或是半天,因為,信服與知足得著日常一起起伏。不管夢想自己過什麼樣的生活,要相信自己現在的生活就是那理想之中理所當然、不可或缺的其中一部分。
春分秋分對我而言一直有種靜止的樣貌,這樣的客觀與泰然,也許是秋天最輕鬆的一面。
首圖的夜景山坡,剛好是在春分時發現的小山,當時分享的照片是綠野一片小花遍佈。這回在中秋夜冒著被趕走的危險(原來日落之後禁止進入),硬是山頂上、月光下、小睡了一下。

0 comments on “想跳下滾輪又不敢跳的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