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恰好在兩個不同的地方看到人聊追求快樂這件事。一個是在徐豫御姊愛的podcast,她分享快思慢想作者Daniel Kahneman即將出下一本書「Noise: A Flaw in Human Judgment」,在受訪時曾提到,如果我們想做好決策是因為執著於追求快樂,其實不見得會更快樂。有的人可能擁有許多美好的人生經驗,卻仍然不快樂,因為,再多的快樂經驗,也無法抵消挫折、悲傷等經驗;而且,再多的快樂經驗,也無法抵消對於不快樂的執著。所以,當Daniel Kahneman做出錯誤的決定,他會用一種好奇、甚至寬容的態度去面對。能夠妥善處理不快樂的人生經驗,才是一個人快樂的關鍵。如果無法與負面經驗和解,反而用不快樂的經驗來定義自己的人生,那再多的快樂也無法讓一個人自認為快樂。
同時,一位應該頗具知名度的IG帳號「A Clothes Horse」創作者Rebecca在她的Patreon寫了一篇文章〈Why You Should Romanticize Your Life〉(類似「浪漫過生活!」這樣的意思),也討論何謂幸福。
她分享說,由於她的創作性質,很多人都以為她家財萬貫無憂無慮,才能過著浪漫生活,大談快樂與幸福。她也分享,有個研究發現,有些人對快樂的定義是,長久不中斷的幸福感,而這類人大多自認不快樂。也就是說,因為對快樂的定義如此之狹隘,所以認為自己與快樂絕緣,而且還認為快樂的人是因為從來不用經歷痛苦的感受。
綜合以上兩位的分享,可以看出,不但快樂的客觀經驗、以及體驗快樂的能力,是兩件不同的事,而且一個人認為自己人生是否快樂,還不只取決於這兩件事。Rebecca分享說,一個人若自認為「快樂的人」,不是因為他一天到晚感到快樂,也不會期望生活要一帆風順總是快樂,才叫做快樂。這個矛盾,正是智慧所在。這些人反而因為能體會或是接納各種不快樂的情況,而懂得快樂只是人生千百樣貌中的其中之一,所以珍惜而正視快樂的時刻,從而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認知。
明暗平衡
一個客觀的事件,能透過培養快樂的感受力而變得更令人快樂,但人生卻反而能因不執著於快樂而變得快樂。
從小到大,雖然我一直滿習慣去放大體驗幸福感,享受陽光樹影微風等小細節(這就是浪漫),但只能接受控制劑量,不能過多。我很容易被不快樂的經驗影響,不自認是「快樂的人」,比較傾向悲觀的樂觀主義者。面對黑暗美學,也比要我面對正派光明來得自在。
春天的快樂及活力,在時間之輪中總顯得有點平淡,一個故事如果沒提到黑暗面或反面,我似乎就會覺得不完整。春分這幾天,其實周遭也不乏一些悲劇,世界的壞消息跟春天的美麗並不能相消。如何好好面對不快樂的經驗,做一個快樂的人呢?

週末恰巧春分前一天,我探路找到家附近的山丘頂,視野非常好,適合拍遠景照。春分這天,放眼望去,空中各種葉子、花瓣、花粉隨風飄灑,突然發現跟刺客信條Ostara春分活動的畫面太像了。我原以為那樣浪漫的畫面,只有在奇幻遊戲裡才看得到,想不到其實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是現實中存在的季節魔法啊。

因為刺客信條遊戲裡有春天限定的Ostara活動,我們就討論主角Eivor是不是也很開心在慶祝春天。我覺得根據她的表情跟話語,應該是對於村民如此大肆慶祝感到很趣味,她自己應該普普吧。她可是來自挪威的黑鴉氏族的維京領導者耶!但他是愛屋及屋型,應該看著村子快樂,便也甘願慶祝。
我不禁想到,我也靠身邊的人用我本來就有的知識,點起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內在火源。事出愛亂學中文的男友,不但愛學也很會創意應用,在我不久前面試的那天,突然叫住我,說:「你跟我這樣做。」然後兩手垂在腿邊説「人。」,彎著膝蓋好像做熱身運動一樣,原地上下有韻律的抖動,八小節之後,張開雙手稍微大聲一點說「大!」,繼續抖動八小節,然後雙手向上張開,更大聲說「火!」 然後我跟著他重複了一輪,從小聲到大聲,低能料到高能量,正是平常召喚能量的原則。這是三個他認得的中文字,他不但用四肢方位來記住字的形狀,還拿來教我做中文操、搭配口號呼喚小我與內在火源的正面能量。他還很想知道台灣小朋友開始學寫字的時候,是不是也會這樣手腳並用學習。我是啼笑皆非,但暗自佩服這「人大火」文字操,還真起了作用,讓我把焦慮感抖掉,點燃靈魂之火。
在山丘頂上,有一簇尤加利樹,鮮豔橘紅色的罌粟花也隨機散布,另外還有常見的一種橡樹,這三個是在灣區頗具代表性的植物。愛爾蘭有凱爾特聖樹,這裏也許已有許多人研究這些植物在當地的精神和能量意義吧。




去年的花,今年開了!
由於疫情,我在2020的春天終於開始種植物的旅程。一年之後的今天,只有疫情最開始時朋友所給的分支都還繼續在長。中途得來的,都差不多升天完畢。令我最訝異的,則是歷經黑暗的2020後,2021破土而出的鬱金香。
2020年我剛搬家時,男友送了市售的一盆鬱金香,開得很漂亮。謝了之後,我為了把這個禮物感受到極致,便研究了如何讓花明年再開(因為花謝了之後,我才發現裡面有好幾個球莖,嚇了我一跳)。調查了才發現,市售的鬱金香通常都不會再開,但我還是照著步驟,把球莖包好,放在寒冷的黑暗處,等來年春天再放進土裡。今年春天,我才發現,原來鬱金香在秋冬早該放進土裡的,但抱著些許期望還是在三月給他種下去。想不到,在春分這個禮拜真的見到新芽冒出來了!我覺得用新的角度見證到了植物的奇蹟!

吃花吃草*結果篇

跟朋友聊天,他說想暫時減少花在吃喝上的時間,不要讓快樂被吃喝和買菜牽著走。出發點可能不同,但我也恰巧有類似的感受。不管是純為了生活得料理三餐,或是為了給生活添些樂趣,又或是為了精進知識及達成目標,飲食很容易耗費精力。花了力氣之後,那快樂會維持多久呢?吃飽的滿足感、餵飽家人的滿足感、累積經驗的滿足感、創作的滿足感,有時一下就被洗碗收拾或是下一個行程給沖淡。怎樣才是讓快樂自然持續的方式呢?
之前找到了些春分食譜,我還真的做了這個移花宮菊花奶油茉莉花茶義大利麵。




從魔法角度而言,希望用菊花在初春躁動中帶來平靜,希望茉莉繼續給我們豐富的感受力,希望紅花(safflower,代替昂貴的番紅花)提醒我們快樂不用建立於物質之上,希望金盞花保佑我們平安健康。為了找這些香料,我也終於熟悉附近有哪些店家以及他們的性格。

Ostara檸檬薰衣草蛋糕,來自剛搬到附近的夫妻朋友的院子。我們趕在他們迎接小baby之前去拜訪,就從他們的柳橙、檸檬、金桔等果樹帶了好多回來,做了這蛋糕。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跟著爸媽拜訪東拜訪西,就會去很多果園有吃有喝,而感恩有這機緣面碰面拜訪朋友,也弔唁疏於經營的關係。
當內心沒有一個穩靠的時間軸,總是想超前或是總是覺得落後,就容易被某個時刻給亂了陣腳,不管是愉快的時刻或是不愉快的時刻都可能破壞心情。有的時候,我真的該要向另一半學習,吃不完的、失敗的,在嘗試結束之後就果決地丟掉,不要再緬懷懊悔。我紀錄了這許多生活點滴,作為學習的證明,那都比不上「信賴」的心情。人生要快樂,不能只用快樂的時刻來衡量。我試著好好過春天,但最後都無關節慶,都只是生活點滴累積出來的而已。在內心不確定的時候,可能只有苦幹實幹、相信未來有一天會了解,才是真正的安慰與意義。
0 comments on “春分雜想:快樂的期限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