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異教 Paganism

貢獻自己的微光,點亮聖燭節

這是四季中一個獨特的位置。生活有很多事需要時間,急問為什麼,只是徒陷困擾。原來聖燭節代表了韌性、耐心以及想像力。

曾經聖燭節是我最無法共鳴的凱爾特節日。因為,它象徵開工。

放完十二月的長假之後,沈悶的一月、二月不但沒有假日,也沒什麼創意活動,天氣濕濕冷冷、天黑也仍早,只是重回沈悶的規律工作。這樣還要人去開心迎接,是想騙誰呀!哈哈。我很愛的一本插畫書作者非常傳神地寫道:

“Take the worst day you had in January, repeat it 28 times, that’s February.”
「把一月裡頭過得最糟的那天,重複二十八次,那就是二月。」

Vivian Swift, When Wanderers Cease to Roam: A Traveler’s Journal of Staying Put

冷冬一月也好,有情人節跟農曆年(在美國沒假放)的二月也好,就算加上三月,我都覺得初春是個無聊的時節。

聽歌

Reclaiming 的社運魔法聖燭節:凱爾特典禮的初次入門

雖然現在仍覺得這是最沈靜單調的節日,但已會欣賞並期待二月一日聖燭節因為隱微、所以喜悅的精神。

聖燭節與女神布莉姬所帶來的祝福包括從黑暗中甦醒,重見大自然輪轉,喚醒內心的希望與志向,為家與家人祈求平安。回頭看看,原來不小心就將這些視為理所當然,不懂得去感謝,而無法跟這節日連結。

布莉姬女神掌火,為詩人帶來靈感之光,守護家庭平安與灶火。過去,容易以為靈感是為開了水龍頭就有、沒有的話只要等它來就好。對於家,也總是少了點羈絆,不管是對住處本身或是擁有物、甚至是室友們,總有種暫隙過客之感,保護感並不強烈,最親近的家人反正離得好遠。在四季衣食無虞、全年幾乎恆溫的亞熱帶及溫帶地區,讓我對於生命輪迴的奧妙遲鈍不已。

因此,我一直覺得布莉姬在二月帶來的祝福,對我的影響不大,我也沒有一個值得請女神入內的「家」。

但是,湊巧聖燭節卻也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氣參加公開凱爾特節日儀式的節日。那時對大地信仰一知半解,活動場地位於一個比較草根、空間陳舊被拿來重複利用的社區,人們隨性的聚集在一起聊天,好像都知道該怎麼做,新手卻無所適從,表定時間過了半小時,人群還是隨意聚散。

原來,這就是那時灣區Reclaiming的風格,是知名作者及女巫Starhawk所創始的集會。她的經典著作是The Spiral Dance(1979),Reclaiming也是一個以社運為核心精神的女巫集會,慶典通常會延續時事主題以及多元融合的價值觀,Starhawk則在八九零年代開創新異教女性主義以及生態女性主義的新思想。Reclaiming不以繁複魔法儀式著稱,只要有信念和誦唱,形式通常很隨性,就連時間概念也是,所以連圈內自己人都會檢討,要好好按照時間行程走。

總之,那一次的儀式在蠻黑暗的室內場地舉行,因為是重複利用的藝術空間,裡面也掛滿奇形怪狀的藝術裝置,正符合母神信仰的女巫們。但是過多的感官衝擊與社交焦慮,讓我最後也不記得儀式內容,只記得圓圈、牽手、頌唱,這些都是Reclaiming的招牌。(這個 Reclaiming & Starhawk – Favorite Chants Youtube playlist匡列了一些頌唱經典,有些應該已是美國女巫圈的常用chant了)。

2021年,美國大選結果讓民主又重現曙光,Reclaiming的Brigid儀式傳統,其實竟然是1981年雷根當選總統所激起的。今年Brigid儀式便以此為主題在線上舉行:

We are the light of the world, We are the change of the tide.

低調的聖燭節時刻,即使自己只是微光,也要加入點亮世界的行列!(勵志)

冬春之際,尷尬平淡卻堅韌的溫柔

大地信仰歌曲總是有點像chanting,要醞釀聖燭節的氣氛,我覺得蠻適合唱這首Lisa Thiel的Imbolc,旋律整年都在我腦中徘徊,也協助自己走向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

歌詞提到blessed Bridget come into thy bed,是因為習俗中不但會用稻草製作聖布莉姬十字以及人偶,也會做獻給女神的蘆葦床,並擺食物給她,留住她給全家人以及牲口的祝福。

“Blessed Bridget comest thou in
Bless this house and all of our kin
Bless this house, and all of our kin
Protect this house and all within

Blessed Bridget come into thy bed
With a gem at thy heart and a crown on thy head
Awaken the fire within our souls
Awaken the fire that makes us whole”

Imbolc by Lisa Thiel

生活有很多事需要時間,有其步調急不來。人生有很多事沒有解答,追問為什麼,只是徒陷困擾。

在這樣的理解下,聖燭節不再是黯淡的延伸,而開始顯現它獨特的奧妙。雖沒有冬至夏至的大肆慶祝、也沒有秋分的豔麗之美,但是它處於四季中一個獨特的位置。

大自然無法從寒冬枯樹突然一下子跳到春風滿面,但社會以及自己內心的步調往往覺得時間夠得不夠快,一二月還在拉扯,覺得這個轉折期間太久。但是,衝破土壤重生所需要注入的努力,往往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真的需要時間,也是不可或缺的醞釀。有大願,非得經過許多嘗試吸取經驗,有創作目標,也需要無數草稿累積。

原來,這微弱的火光,真的是一盞希望之燈,鼓勵你黑暗不是永久,改變就在不遠處,它也是一種慰藉,肯定你所經歷的辛苦,肯定花時間在黑暗中努力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大地之母也看見了。

原來聖燭節代表了韌性、耐心以及想像力,是一種溫柔的支持。在春夏之前,在社會期望妳重回世界大展身手大肆活躍之前,還有時間可以蓄電,不用著急。終於,我懂得感謝這個時節被標註了,被重視了。

三位一體的布莉姬,代表她在三個方面的地位:詩歌藝術、鍛造以及療癒。在她的水與火之間,今年還真的很想要好好祈求女神的療癒力量,也請求她協助我在變化中勇敢,創新視野尋找機會。許多布莉姬習俗不約而同的是在水中點蠟燭,並確保整夜不熄。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很棒的自製花圈教學,將燭杯綁在花圈上,裡面放LED蠟燭,飾以初春殘雪的清爽顏色,就是很美麗的Imbolc燭火主題裝飾。祈求女神保佑,祝我成功自製一個花圈(我對這真是新手,基材用法查了半天還是不太懂呀。)

Imbolc花圈成品,點著兩支蠟燭,還有兩串樹葉枝幹,是去山上射箭時撿回來的。

聖燭節比較沒有經典代表過節菜,對前人來說,這是冬天存糧到了最低點、等待小羊出生母羊哺乳好迎接乳製品的時節。因此,若能準備些什麼,奶油、牛奶、卡士達或布丁等等乳製品是相當切題的。

如今我們物糧充足,可以加上自己的創意以及Imbolc、女神或是春天對自己的意義,加以發揮。因為過了冬天、節日和新年都讓我感到有點疲憊,對我而言聖燭節的餐點精神在於單純樸素,放大對單一食材的體會,也偏向蛋奶素,符合春天的清爽氣氛。也許烤些有機蘿蔔,也許做個罌粟籽蛋糕。手邊握有一些太陽花種子多年了,如今終於有空間種花花草草,也希望二月的氣溫已經適合播種。

如果能按部就班,不要過度貪心,把想做的事一點一點的排列出來,然後在當天正式感謝自己在冬天的休養,迎接新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我想是最心滿意足過這節日的方式吧。過了之後,相信自己就會有不同的態度!

2月6日星期六太平洋時間早上11點,來參加OBOD的線上聖燭節典禮吧!

要不找些稻草或是軟管吸管,做個聖布莉姬十字吧!

0 comments on “貢獻自己的微光,點亮聖燭節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